首頁

留言須知:姓名和Email為必填,但是Email並不會顯示在網站上以避免垃圾郵件的攻擊。

留言時按enter空行,系統會自動轉換斷行。

【2005年5月29日以前的留言】
魏福全 | 2006.01.07 21:30 | #

我猜豬會受到污名化,可能是懷璧其罪,或者說是懷肉其罪,要殺豬吃豬肉,不但要把牠物化,還要賤化.若時時稱讚豬的靈性和詩意,視為神獸,就不能吃豬肉了.其實,用對待狗的方式來對待豬,就會發現豬和狗是很像的,很喜歡人去摸牠,給牠抓癢.
就像殖民者入侵原住民的土地時,就常把他們視為低等人類,還野蠻殘酷,才能理直氣壯一路殺過去,等殺到差不多了,再回頭去''關懷教化''一番.
提醒一下,陳真是一位先生.

(Spam: 0%)
qing | 2006.01.07 18:25 | #

我看安替的blog,總感覺妳倆風格很像啊,或許是我概括錯誤吧,不是憤世嫉俗,這個我水平有限,沒有參透,妳有興趣可以看一看,共同點總是有的,沒興趣就算啦,畢竟所關心的事情完全不同。http://anti.blog-city.com/
哦,還有,我認為大陸人很受臺灣人歧視,其實是因為大陸髮展不夠強,如果大陸崛起有如日本,那么這種歧視問題自然就會迎刃而解,所以不必太擔心,歧視別人是人類的劣根性所使,不止臺灣而已。

(Spam: 0%)
mtqing | 2006.01.07 15:23 | #

洋洋灑灑一大篇來駁我的“好評”,果然是哲學高人。其實后來髮現有些網誌是妳摘錄的,那就是先前我誤會成妳的風格,也罷,憤青可能已經不是褒義詞啦。臺灣的政治確實有些混亂,我覺得很難得的是,妳沒有像大多數臺灣人那樣為自己的“民主”霑霑自喜而已然以民主社會的姿態來抨擊大陸的非民主。民主雖然是大勢所趨,但也要具備客觀條件,比如人民的政治覺悟和質素提高到一定的水平。臺灣這么小,民衆質素也都比較高,還閙成這樣,大陸要是也民主改革,那就死佐掉啦。時機不對,即使是好事,也可能釀成惡果。另,也謝謝妳的坦誠。

(Spam: 0%)
陳真 | 2006.01.07 09:55 | #

有人檢舉!又有文章憑空消失,只剩標題. 為何如此我也不知道,電腦是我的罩門,只能一再貼上.歡迎善心人士繼續舉報.

(Spam: 0%)
陳真 | 2006.01.06 13:24 | #

林義雄挺翁金珠那篇公開信我已經有了.多謝!

(Spam: 0%)
陳真 | 2006.01.06 07:01 | #

上回有人說有些文章出現亂碼,這回更怪了,說有文章整個不見,只留個標題. 果然如此沒錯,所以重貼.歡迎大家檢舉.

(Spam: 0%)
陳真 | 2006.01.06 06:29 | #

我不知道誰是安替, 但如果你說像, 那肯定不像; 因為從你對我的 "好評" 就知道不可能像. 不但不像, 我敢說一定剛好相反.

比方說, 我不憤世, 也不嫉俗, 我對世界這鍋粥不反感; 倒是對那些想改變世界的菁英很反感. 而所謂菁英, 就是一小撮人, 要不然也不叫菁英而叫普羅大眾了. 但數量不是問題, 一鍋粥裏幾顆老鼠屎就夠了; 老鼠屎不需過半數才成問題.

當我們被老鼠屎嚇到時, 並不是對粥有所不滿. 當我們對那些想改變世界的人感到荒唐可笑時, 意味著我們對世界是滿意的. 當我們對那些風雅人士感到氣味不合, 那表示我們基本上是通俗的.

黃霑說: "我沒有什麼文化可言,普及文化倒還有那麼一點兒。我不敢說是文化人,我只是文化邊緣人,或者說是假知識分子。”

我倒還蠻欣賞黃霑這樣的一種人生觀. 舉凡一般人藉以過活的東西, 葷素不忌, 我都感興趣. 對這句 "假知識份子" 更是情有獨鍾.

我有很多朋友, 他們常自詡或自我期許是知識份子; 不但自以為是什麼 "知識份子", 他們甚至自我期許是一種什麼 "公共型知識份子". 但我只知道公共廁所, 不知道什麼是公共型知識份子, 對於這一類 "與眾不同" 的人工建構物, 我都不喜歡.

哲學上, 我很喜歡一種東西叫 "數學哲學"(philosophy of mathematics), 當我們談數學哲學時, 我們並不是在談數學, 而是談數學之所賴以成立的基礎. 這基礎是與數學一點關係都沒有的.

同樣地, 當我們談論有關世界的哲學時, 我們談的其實與 "世界" 一點關係都沒有, 更不用說世界萬象之一的所謂 "政治" 了.

對我來說 (我是說對我, 別人怎麼想是別人家的事), 談論政治或談論現實, 多少是有點智能不足或心性乏味的, 那些東西有什麼好談的呢? 就好像數學本身有什麼好談呢?

做為一個數學高手, 我倒覺得維根斯坦有句話很有道理, 他說, "凡是有點智能的人都會同意, 數學是很低能的一種東西." 但維根斯坦卻寫了厚達千頁的 "數學哲學", 這不奇怪, 因為數學哲學本來就不是一種數學.

談數學對我來說, 多少是有點智能不足的, 數學不外就是把講過的話再說一遍, 在一個式子的兩頭, 擺上同樣的一種東西.問題是: 奇妙的不是答案, 奇妙的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 "式子" 發生 (比方說一加一為什麼會等於二)?

數學如此, 政治更不用說了. 喜歡談政治的人, 不但智能不足, 而且八成不會是什麼好人, 因為好人之所以是好人的素質之一就在於他不 "八卦", 他對外在現實種種, 沒有議論的興趣. 就好像我若要談戀愛, 我就自己去談, 我對別人的戀愛不感興趣. 只有心靈空洞的八卦人士, 才會喜歡議論這些事實上與他無關的東西.

比方說, "誰" 當總統與你何干? 重要的不是誰, 不是權力歸屬, 重要的是演什麼戲? 重要的是戲中 "角色" 將演些什麼戲碼? 而戲碼或角色等等, 都不是一種政治, 而是一種政治哲學.

至於無力感, 那更不是我的感受. 我有快感有惡感有美感有動感有奇蹟感, 就是從來沒有無力感. 對我來說 (我是說對我,別人怎麼想是別人家的事), 無力感是一種愚蠢的記號, 一種敗德的象徵.

我不敢說我是個宗教人, 但我有宗教感. 宗教感就是奇蹟感, 奇蹟感就是對世界萬事萬物的存在感到驚奇而不可思議的一種讚嘆. 我總覺得, 這也是為什麼我會成為一個哲學家的原因. 如果說我寫這麼多東西想表達一點什麼, 無非就是反覆表達這樣一種感覺, 就好像我常說的, 我對桌上的茶杯或我的手我的腳, 常感著迷, 為什麼茶杯是茶杯? 為什麼這是我的手? 為什麼我知道這一切? 維根斯坦說, "當有人問說為什麼有這一切時, 他並不是在探問一種答案", 而是表達一種驚訝.

亞里斯多德說, "奇蹟感 (sense of wonder) 是哲學問題的根源"; 柏拉圖說,"奇蹟感是哲學家的記號."

你要看一個人是否適合唸哲學,不是看他 IQ 多高, 而是看他頭上有多少個驚嘆號; 那些對不足為奇的東西感到驚奇的人,天生就是個哲學家.

小朋友每個都是哲學家, 但越教育卻越教越笨越遲鈍, 反倒失去對人事物的驚奇, 標準答案取代了讚嘆, 注意力從現象之所成立的 "基礎" 轉到現象本身,不再問為什麼一加一等於二, 反倒以知道種種答案為榮.

但是, 答案對我是毫無意義的, 甚至讓我感到厭煩 (我是說對我, 別人怎麼想是別人家的事), "事實" 這東西也是. 維根斯坦說,"事實對我毫不重要", 維根斯坦講得太客氣了,"事實" 對我來說,不但不重要, 而且常讓我感到很不耐煩.

比方說, 許多人喜歡上網看資料找文章, 對此我不太能理解, 因為我每次上網, 總是茫茫然不知道要幹什麼, 因為沒有什麼網站對我有吸引力. 原因無它, 因為它們若不是告訴我各種事實, 就是告訴我各種八卦, 而這兩樣東西都讓我厭煩.

Emir Kustturica 說, 他生平只有一個敵人, 那就是自然主義 (naturalism). 自然主義就是寫實, 重視 "事實究竟如何". 而我之所以跟他取同樣的名字 Emir, 是因為我跟他一樣, 我若有什麼敵人, 那就是自然主義! 我對 "事實究竟如何" 不但不感興趣, 並且為之厭煩.

敵視 "事實究竟如何" (或討厭 "真相", 或者說排斥 "現象"), 我想理應也是每個哲學家或文人所共有的特徵才對. 每個文人免不了會談到現象 (不然難道要寫外星文或談論外星人的生活?) 就好像我在哲學上常談到數學一樣, 但談論現象是談它的基礎, 是談現象的 "可能性"之從何而來, 而這本身卻不是一種現象.

就好像當我談起政治, 我談的其實與政治根本一點關係都沒有, 當然更沒有你說的什麼 "憤世嫉俗" 或 "無力感". 我若需要你說的那種有力感, 何必遠離政壇? 何必逃避或排斥各種可以進行 "改革" 或伸張個人意志的大好機會?

我把人分成兩種, 一種是政治家或記者, 眼睛看著世界, 重視現實究竟如何; 一種則是哲學家或詩人, 嚮往著外太空, 他在乎的不是 what it is, 也不是 what is possible, 而是 what makes possible possible (什麼讓可能成為可能), 而這當然不是一種屬於地球上的問題.

無力感連結著權力, 但權力只及於現象, 卻從不及於現象的基礎; 一個關注現象或者對現實有著無力感的人, 他或許仍然是個好人, 但他絕不會是一個 "詩人".

詩人寫詩, 有可能不觸及現象字眼嗎? 但那些字眼或影像, 只是一種飛行器, 是要載人脫離地面, 遠離現象, 而不是載人衝入八卦陣或論壇.

每當我感受到旁人有一種痛苦, 心裏總有些話想跟他說: "離開地球, 到外太空去吧, 我們都是從那裏來的, 知識的起源, 生命的原鄉, 在那裏你會得著安慰."

謝謝你的 “好評”, 告白兩句,無意冒犯.

陳真 2006. 1. 5.

(Spam: 0%)
qing | 2006.01.06 01:42 | #

听说很多人很反感简体字,骂简体字不伦不类,马英九说繁体字是正统汉字,号召手写简体,所有印刷品及网络使用繁体,提议其实不错。對于無意中髮現妳的網站,還是歸功于芙蓉姐姐,妳的風格很像安替,憤世嫉俗而很多時候又無能為力,當然安替獲得很多人的尊重,相信妳也會。即使有些觀點我不能同意,但當今有識之士畢竟不多叻。政治上的事,誰都沒有資格指責誰更黑暗些。

(Spam: 0%)
陳真 | 2006.01.06 00:18 | #

請問誰有這篇公開信全文?

民進黨消失是好事, 但我挺怕一種東西在消失之前, 會為了自保而做出一種同歸於盡或報復對手的舉動, 而民進黨檯面上這些人, 正是這樣的一些人; 他們即將失勢時, 會比得勢更可怕.

往後這兩年半, 在民進黨下台前, 我看台灣將仍是一片火海深淵, 這些人, 不見棺材是不會掉淚的, 見了棺材也不會掉淚, 因為那是你的棺材, 不是他的.

無論如何要記住這一點記住這一點記住這一點記住這一點記住這一點記住這一點記住這一點: 這些人有一種基本性格: 絕不坐以待斃. 他們會不擇手段保護利益; 當你覺得勝券在握時, 那就是最危險的時刻

就好像三一九槍案一樣, 弄個假的. 玩了一次花樣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 只是花樣不同. 如果哪天馬英九發生什麼 "意外" 車禍身亡, 我將一點都不會感到驚訝.

三一九發生的當下一剎那, 我就認為是假的,只是沒想到作假的程度遠超乎我對阿扁和邱義仁這些人原有的理解和負面觀感. 特別是邱義仁, 他很聰明, 但他的聰明背後只有勝負鬥爭, 而毫無道德是非. 我懷疑世上是不是有一種人, 心裏根本不存在 "善惡" 這回事, 只知道 "輸贏" 或 "利害".

最後一次看到邱義仁是在義光教會, 參加林宅血案的紀念, 旁邊還有陳菊, 阿菊姐跟我說, 一帆風順 (我當時準備出國). 邱義仁縮頭縮腦在旁邊問說: 你要出國唸什麼? 我用英文說, 我出去唸 philosophy of science. 邱大學就是唸哲學, 於是瞪大眼睛說: "你不是醫生? 怎麼唸這個? 科學哲學很難的, 我搞過一陣子這東西, 你確定你是要出去唸這個?" 我說對啊, 我自己要唸什麼我自己會不知道嗎?

一年多以後, 1998-1999年, 我寫了那張 "賀卡" 給他, 罵說民進黨已經青出於藍, "國民黨的壞與爛, 不知道你們還有哪一樣沒學到?" 沒有人回信.

陳真 2006. 1. 5.
=================

黨主席補選 林義雄發表公開信推薦翁金珠

中央社 2006-01-05 12:16

中央社記者黃瑞弘台北五日電民進黨主席補選在即,前民進黨主席林義雄今天透過致黨員公開信,表態支持前彰化縣長翁金珠。

民進黨主席補選候選人翁金珠中午前往宜蘭拜會林義雄,林義雄元旦向黨員推薦翁金珠的公開信,也選在此時向媒體發表。

他在信中表示,這次黨主席選舉是要讓黨員選擇:繼續追隨執政後「權位爭奪」的現實主義,還是重回當年「無私奉獻」的理想主義。

林義雄說,權位爭奪帶來政治領袖的腐化墮落,以及人民的背棄,民進黨在三合一選舉的大敗,是最好的例證。

他指出,「我們該放任民進黨的領導階層繼續傲慢,坐困日益萎縮的權力愁城,還是要求他們拋卻私心,重新擁抱無限開闊的創黨理想?」到底應該如何選擇,大家心中一定非常清楚。

林義雄在信中推薦翁金珠是一位樸實而誠懇的政治工作者,翁誠懇的風格與無私奉獻的精神,正可以鼓舞民進黨員重整旗鼓,重拾創黨的精神。

他最後表示,民進黨不是大老、派系分贓的私產;民進黨是全體黨員的民進黨。這次黨主席選舉,是自我改造,集體重生的第一步。他呼籲黨員以手中神聖一票支援理想主義路線。

(Spam: 0%)
陳真 | 2006.01.05 07:40 | #

(續前)

不知朽木是誰,你說你提出 "見證",但我聽你敘述方式與內容,似乎不像是曾經 "見證" 過那個年代的人,很 young, 很 naive,很dramatic,似乎只是一種想像,所以才會有這樣的口氣和 "理解".

你 "見證" 的內容不對勁. 八大要犯講些什麼話,我就算不是倒背如流,至少也記憶猶新.

施明德是所有被告中,唯一一個笑嘻嘻出現法庭的人,但最後他並沒有講他本來想講的話,反而收起笑容,要求庭上判予死刑,以平息國人(對美麗島 "暴力份子") 的怒火. 因為就在他發表演說前夕,聽聞林宅滅門血案,於是放棄原先準備的陳述.

究竟施本來想講些什麼,一直到現在我還不知道(別人大概也不知道),我只知道他再三請求庭上判他死刑,更記得林弘宣的最後陳述講完後,一位女警哭著衝出庭外.

這不是內幕,所有這些都是攤在大眾眼前的公開審判. 國民黨的如意算盤是: 一來可表演民主法治假像給國際社會看,二來預期這些被告會一個個嚇得屁滾尿流,低頭認罪求饒. 但沒想到,以施明德為首的幾名被告,卻表現得視死如歸, 特別是施明德林義雄和林弘宣這幾位.

林義雄更猛,他因林宅滅門血案,引起國內外一片同情,要求釋放之聲不絕於耳,連很多國民黨人都為他求情,要求法外施恩,於是國民黨就大做順水人情,趁此表現大有為政府 "人道" 的一面,準備放他走,沒想到放他還不走,硬是違反保釋規定而再度被捕.

事實上,林義雄短暫獲釋處理喪事後,主動要求與同志一起受審,不願一人脫罪. 我記得,當他意外再度出現庭上時,眾人嘩然. 李敖因此在當時的黨外雜誌上高度稱讚他的勇氣,說他是條漢子,沒被打倒;文中並稱讚庇護施明德的高俊明牧師是 "古之俠客",重義輕利,實現了 "俠" 之精神.

我要說的是,整個美麗島大審,前前後後資訊都是透明的.在當時,政治高壓下,塵封已久的台灣,首度有這樣的異議聲音出現各家媒體包括電視台,而且是鉅細靡遺地大量報導.

這本是國民黨的一石多鳥之計,卻沒想到被告反應出乎所料,並無求饒,反而個個大義凜然. 台灣社會也因為這為時數個月的大審而大開眼界,轉而同情這些 "壞人".

國民黨之前把他們抹黑得太可怕,一個個青面獠牙,可當他們出現大眾面前時,卻如此溫文儒雅,甚至充滿愛及自我犧牲精神,於是台灣社會對美麗島事件的態度可說一夕翻轉(嘴巴上當然不敢說),黨外不但沒被消滅,反倒更茁壯.

之後那些辯護律師(也就是陳水扁蘇貞昌和謝長廷張俊雄等人),一一出來參選. 怎麼選怎麼上,所到之處,大受歡迎,人們把一種對於美麗島幾位被告的補償心理,轉嫁在這些辯護律師上,讓他們收割了政治資源.

在這樣的公開大審下,各國媒體均到場,民眾日報哪有可能 "有種" 地登什麼別人 "不敢登" 的東西? (那時全台灣沒有一家媒體是有種的,包括長老教會公報,全部一致 "譴責暴徒").

施明德也沒有什麼最後陳述,我是說,他只說了幾句,要求國人息怒,說他願意以死平息,請庭上判予死刑.

國民黨更沒有在那時候 "規定不可登" 什麼最後陳述(國民黨控制媒體哪需要 "規定",講這樣真是很外行),美麗島大審是公開審判,一切資訊公諸於世,根本藏不住.

總之,你的 "見證" 是錯的,子虛烏有的,根本沒有你講的這回事,整個故事背景都不對.

民眾日報被停刊七日是幾年後的事,跟美麗島無關. 而美麗島事件大審也不像你講的那般高壓(比方你說什麼 "第二天" 民眾日報就被停刊),不但誇張,而且根本沒有這回事,離事實背景的整個基調和精神,相差太遠. 那不是祕密審判,是開放給包括西方媒體在內的公開審判,哪來什麼 "規定不能登" 施明德的 "最後陳述"? 完全與當時的時空背景不符,

拜託各位講話要有點根據,要為你的話負責,不要信口開河.

陳真 2006. 1. 4.

(Spam: 0%)
陳真 | 2006.01.05 01:35 | #

umber, 你又出現了. 不行啦, 哪有自己說自己嘉言?

我常覺得, 好的反面不是壞, 而是 "無所謂好壞"; 善的對立也不是惡, 而是漠然. 善惡理應是同一家人, 一個銅板的兩面, 銅板拋出, 有時正面有時反面, 但不管正面反面, 都是同一個銅板. 恨只是愛的未完成式, 我若不是因為愛, 不可能恨; 不愛一物, 難以恨一物, 無愛無恨, 我對它將根本毫無感覺.

我一直喜歡一個導演叫章國明 (早年作品不輸侯孝賢), 可惜他的片子不賣座, 被迫改了行, 現在在香港廉政局上班, 曾是赫赫有名的天才導演, 導過 "點指兵兵" 及 "邊緣人". 顧嘉輝給邊緣人寫了首曲子, 是黃霑填的詞, 我一天要唱好幾遍, 國語粵語都會唱. 歌詞說:

"徘徊善惡邊緣, 生死僅隔一線, 這條人間險路, 幾時才能踏完, ...(回想一生似蝸步, 刀鋒口我力向上沿, 戰戰兢兢心裏痛楚, 沿途淚血痕伴我轉),...抉擇光明黑暗, 常在我心頭交戰...魔鬼常把我試探, 神明也常在我心坎, 就好像夢魘一團...經過風風和雨雨, 希望明天晴朗."

我還讀過一首詩, 描述三群人, 一群往這, 一群往那, 各有去向, 但卻有為數最多的一群人, 在那灰色地帶踱步徬徨. 在我看來, 這些在善惡邊緣糾纏的人, 或許才是上帝的忠實聽眾. 他們不一定做好事, 他們或許為非作歹, 但他們對善惡並不漠然. 他們給生命打了問號或驚嘆號, 但總比打上一個個自以為豁然的句號好. 那些成竹在胸的人, 不是聖人就是小人; 至於這些在灰色地帶迷惘的人, 雖然平凡, 但也比較像個 "人". 就像杜斯妥也夫斯基說的:

"生命的無所適從是痛苦的,但它同時也是快樂的,如果我們沒有成熟高貴的靈魂,怎麼會被它所困擾,這樣的痛苦吸引我,因為我想成為一個人,...即使終其一生都在追求人生意義,仍是值得的."

至於 "朽木" 說的民眾日報因刊登施明德 "最後陳述" 而被停刊,我想這是錯的,沒有這回事. 因為美麗島事件後兩三年, 大約1981-1982, 我就成為一名活躍的黨外人士, 常寫東西發表, 也待過黨外雜誌, 對這四分之一世紀以來台灣的各種社會發展或政治事件, 不但耳熟能詳, 而且往往親身參與. 但我印象中沒有這回事. 民眾日報只停刊一次, 那是好幾年以後的事, 停刊原因是因為它以頭版讚美中共之開放政策及反美反帝言論 (現在這些言論恰恰是反民進黨一方的表面立場), 以及報導三十八位旅美退休將領聯名要求解嚴.

我不敢說我絕對百分之百正確 (我已經開始有點老年失智了), 我只能說, 如果真有你說的這一次停刊事件, 那我真的會想要去掛精神科了; 我的記憶力一定出了嚴重的問題.

國民黨本來想判八名軍法要犯死刑(林義雄呂秀蓮林弘宣陳菊張俊宏姚嘉文黃信介施明德等八人), 但因為國際壓力及國際人權團體的強力介入, 再加上有此一說: 國民黨自編自導美麗島事件並非蔣經國的意思, 馬屁拍到馬腿上, 因此激怒蔣經國, 並使其開始高度警戒底下這些人擅權作亂之危險, 於是下令公開審判, 並允許各國媒體旁聽, 允許國內媒體自由報導. 之後, 那些可能涉嫌自導自演美麗島事件的人, 如當時權傾一時的軍頭兼特務頭子王昇將軍, 立即遭到整肅或貶謫, 一夕間摘掉兵權, 下放巴拉圭冷凍, 以免搞政變.

在那種演 "公開審判戲碼" 給國際人士看的背景下, 努力製造我司法開明民主進步之假象都來不及了, 怎麼會停刊異議媒體?

如果你覺得你沒記錯, 可否提供你的 "見證" 依據?

另外, 我覺得把 top gun 翻成 "好大一把槍" 翻得蠻不錯, 很有創意. 壯志凌雲或捍衛戰士都顯老套.

陳真 2006. 1. 4.

(Spam: 0%)
怡靜 | 2006.01.04 23:21 | #

看到陳真寫的"哪一國的中文",順便提供一個相關網站。
一知半解
粉好笑!

另外中時那篇報導拿鐵咖啡「TAKE IRON COFFEE」,裡面有一個"嚴重錯誤",大陸同胞根本沒有把阿湯哥的Top Gun翻成"好大的一把槍",人家是翻成"壯志凌雲"(台灣則譯成捍衛戰士),這個謬誤已經在網路上傳了好多年了,看的有點煩耶!

(Spam: 0%)
朽木 | 2006.01.04 18:48 | #

關於民眾日報被罰停刊七天一事
朽木可以見証的是在 1980, 美麗島事件後的隔年
軍法大審的戲碼演到最後一幕
民眾日報因為獨家全文刊出施明德法庭上的那篇 "最後陳述"
結果第二天就被 (被警總還是被新聞局就不清楚了) 罰停刊七天
施明德的 "最後陳述" 在法庭上大家都聽到了, 可是國民黨規定不准刊登
李瑞標有種把它全文照登, 也有種被停刊了

(Spam: 0%)
umber | 2006.01.04 12:52 | #

「好人並不是做好事的人,好人是相信善或渴望善或被善惡所困擾的人.」

董事長這番話,強烈建議放在嘉言錄裡。

(Spam: 0%)
怡靜 | 2006.01.04 11:45 | #

run run run....run for your life.

美國公共電視台的Independnet Lens(一個和FrontLine節目一樣專門播出優秀紀錄片的節目)今年1/1日播出了硯文之前介紹的紀錄片Seoul Train,有好心人rip該節目做成影音檔,知道如何使用BT(Bit torrent)的朋友,可以按此下載torrent,下載該節目來看(三百多MB,avi格式),抱歉,沒有中文字幕。練練聽力吧!
Independnet Lens也有一個專頁介紹,裡面有一些資料可讀。

(Spam: 0%)
All Pages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