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陳真 | 2005.12.02 01:19 | #
蟑螂是否比人愛乾淨我沒研究, 但豬肯定比人(至少比我)愛乾淨, 我們老家在屏東鹽埔, 種荔枝, 記得小時候還養了一隻豬, 常餵牠吃東西, 還給牠洗過澡, 洗澡沖水時很興奮, 會發出古古古好像高興得吞口水的聲音. 還有, 豬很敏感, 稍有風吹草動就會花容失色. 花容失色這句形容詞簡直就像為豬所創造. 若有人以為豬很笨很遲鈍, 那絕對是一種實證意義上的誤解. 蟑螂或許愛乾淨, 但牠影響人類的公衛環境也是事實. 當物種之間的利益起衝突, 當牠與我們搶著吃, 免不了就會遭到人類的污名化. 但把豬污名化是很沒有道理的. 我是說, 違反事實. 說人髒也罵豬, 說人笨也罵豬, 說人懶惰也罵豬, 豬幾乎集污名於一身, 但這些都是誤解. 有研究者說, 豬比狗聰明. 是否如此, 不得而知, 但狗之所以會被認為好像比較有靈性, 那是因為牠喜歡與人類親近, 會配合人類, 但豬不是, 牠有個自己的世界, 跟我一樣, 稍微一受到干擾就很煩, 很想逃走. 豬基本上比較特立獨行, 有詩人的味道, 對世界很有感覺. 狗則比較認命, 比較沉默, 逆來順受, 各有美德. 陳真 | 2005.12.02 00:56 | #
我有蟑螂這篇文章,叫做 "你所不知道的蟑螂",但一直沒貼,不過倒是看了好幾次,看能不能克服我的蟑螂恐懼症. 蟑螂比人愛乾淨 | 2005.12.01 23:14 | #
紀錄片揭密:蟑螂比人愛乾淨 記者林思宇/台北報導 蟑螂真的是「髒螂」嗎?專家研究,蟑螂其實比人類還愛乾淨,牠們隨時都在洗自己的身體;且蟑螂是非常「謙虛」的,看到人來牠就走。國家地理頻道將於明日晚上10點播放「蟑螂的秘密檔案」,邀你一起來看看你所不知道的蟑螂。 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金盾和學生共組的「蟑螂家族」,拍攝「蟑螂的秘密」科學教育紀錄片,在去年行政院與國家地理頻道全球總部合作的「綻放真台灣」紀錄片徵選計畫脫穎而出,本月起陸續在145個國家播出。今晚將在師大舉行全球首映典禮。 蟑螂幾乎是人類「必殺」昆蟲。但長年研究蟑螂的林金盾表示,蟑螂其實比人類更有資格稱為「地球原住民」,早在距今3億年前,蟑螂的祖先就已經出現在地球上,而人類是200萬年前才出現。而世界現存的蟑螂有4000多種,絕大多數生於野外,讓人恨之入骨的僅有7、8種而已。 在紀錄片中,觀眾將可以發現,蟑螂其實比人類還愛乾淨,除了睡覺、吃飯等時間外,都在專心清洗自己的身體,包括觸角、六隻腳或尾毛等重要部位,以維持體表的敏感度。細心的民眾會發現,蟑螂會很用心地用前腳將觸角拉到嘴巴,再用唾液將觸角的175個節依序清理乾淨。林金盾透露,這個動作比歌仔戲天王孫翠鳳演唱穆桂英時還精巧、伶俐。 林金盾指出,說蟑螂惡劣的人是不懂蟑螂的,蟑螂是益蟲不是害蟲,牠們只是因為身負清除者的責任,必須幫忙清理雜物,與人類的廚餘、雜亂的環境為鄰,才會與人類起衝突。但蟑螂是相當謙虛的,看到人來牠就走,只是把人類發臭、長霉的東西搬走,人類何苦要窮追猛打? 看完「蟑螂的秘密」,「你就不會再看到蟑螂,就想要腳踩他轉九十度、把牠打死 。」林金盾拍胸脯保證說。
陳真 | 2005.11.30 12:25 | #
貼了許多精采圖文,雖然這些醫師很可惡,但我也不是真的想給他們留下案底,所以,諸如這類指名道姓損人的剪報資料,我一概貼個兩三天就會刪除,要不然,大家若一直記得他們的嘴臉,那也不好,人總會改過向善.哪天我自己若也幹出混蛋行為,我也會希望人們給我留條改過向善的生路. 我的批評重點不是真的想針對 "人",我只是希望人們應該對那些很離譜的惡事生心反感,並且做出反彈.人心都是厭惡不義的不是嗎? 喜歡不義,反倒看輕義舉的社會,看重奴性和低能,反倒輕視才華和個性的反淘汰社會,是很不正常的. 陳真 | 2005.11.29 22:39 | #
真的是 "順便" 嗎? 別為我特地跑一趟,我有寫信給你了. 陳良哲 | 2005.11.29 21:42 | #
陳真,下週有事得去台南一趟,可寫信聯絡。 陳真 | 2005.11.29 13:41 | #
炎楓,不用問我就可轉錄啊,沒問題. 我一直強調的,不是禁止別人轉貼或轉寄,我只是希望大家別太用力轉寄轉貼,應該想清楚再做. 只要想清楚就好. 若是節錄,就註明一下 "節錄" 即可. 儘可刪去你覺得多餘或不需要的段落. 陳真 | 2005.11.29 13:35 | #
先補充一下之前的啟事,我需要人家幫的這個忙,只幫一次,不是幫我拿一輩子的藥,就只有一次而已. 炎楓 | 2005.11.29 13:15 | #
如果找不到,那麼痛苦不再,因為我知道你們在天堂過的幸福, 好像是這樣 另我想要轉錄 可以嗎
陳真 | 2005.11.29 12:49 | #
抱歉抱歉,讓我公器私用一下. 董事長有件小事想找人幫忙,但又不敢開口,因為怕別人不好意思拒絕,所以就借此試探性詢問一下,看有沒有人能幫忙. 無薪,免經驗可,陌生人優先錄用(因為我已連累太多朋友,不想再害他們),最好就住台南市或台南永康市,或者別離台南太遠,而且不需請假就能出來一下,幫我拿個藥,然後寄來英國給我. 我已跟醫生講好,就只需有個人幫我拿藥. 這事並不急,拖一兩個月都沒關係,應該不會 "蔡" 起來才對(台語翹辮子). 應徵者請寄:[email protected] 熟人勿擾,居住地不合條件或工作上必須請假外出者,亦勿擾. 董事長不值得讓別人請假或跑太遠. 陳真 | 2005.11.29 02:32 | #
昨天(11. 27)是李小龍 65 歲冥誕,難怪昨天電視全是他的電影重播和記錄片以及各種介紹. 李小龍在美國唸哲學,沒念完,跑去開武道館. 他是東方人,但所言所行卻有一股濃濃的維根斯坦味道. 我一直很懷疑李小龍很可能也是維根斯坦的粉絲,因為他的 "武術哲學" 和維根斯坦的許多想法,相似性實在太高. 當然,維根斯坦的想法,本身就充滿一種東方禪味,只是用邏輯做了包裝. 這禪味一部份就來自叔本華. 昨天電視播放一些畫面,仍是李小龍的舊日書房(聽說他有兩千五百本哲學藏書),鏡頭落在書架顯眼處,最後落在一本書上,作者居然就是: Wittgenstein (維根斯坦). 嚇我一跳! 我估計那本書很可能就是維根斯坦生前出版的唯一一本書: 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 我出國前很著迷高達拍的一部片叫 "我略知她一二",十幾年前我開始當醫生時,把自己寫的一些東西編成一本小書,印了幾百本送人,"書" 名就叫做 "我略知她一二",對那電影的詩意,簡直驚為天人!! 出國前看了無數遍. 幾年前,在倫敦某電影院重看這部片,不再那麼驚豔,但我這才發現,這電影簡直就是早期維根斯坦的想法之入門影像版,也就是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 這本書的一個 "簡介". 不過,這些東西我都不推薦,因為它似乎只適合極少數得了某種哲學病的 "病人",一般正常人大概會覺得挺悶,不知道在講什麼或演什麼. 哲學就跟吃藥一樣,我吃了維氏牌大力丸,很有效,哇塞,它娘的,精神真的好多了!! 但我沒辦法建議大家也來吃吃看,因為你若沒有那個病,那你根本不需要這個藥. 亂吃只會 "ㄔㄨㄚ\塞"(台語拉肚子). 陳真 | 2005.11.29 01:59 | #
我沒看過無米樂,但聽過. 叔本華是西方哲學家裏頭,極少數對東方宗教或哲學有點研究的人,也因此,他的思想有著相當大的成份,有一種佛教或印度教的味道. 妳提到的那部麥當勞紀錄片,不知道是否就是我看過的那部,不過,基本情節應該一樣. 麥當勞很喜歡告人,沒想到遇到兩個很龜毛的人,硬是不妥協. 後來麥當勞企圖利誘他們,以達成所謂和解,但他們並沒接受利誘. 因為這個案子,就我所知,麥當勞收斂許多,不像過去那樣,稍有不敬就要告. 四五年前,我寫文章公開說我不再去麥當勞消費,但一年前破例了一次,本想繼續破例,但後來決定還是維持原來的想法,畢竟麥當勞的東西既難吃,而且超級不健康. 我最恨他們以小孩為廣告行銷對象,這很不正當,因為小孩無從辨知廣告內涵與真偽,明明是對小孩健康不好的垃圾食物,卻宣傳成健康美食. 可惡的麥當勞,我拿它沒辦法,但至少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消費,錢不給他賺總不犯法吧? 比它更可惡的當然還很多,比如一些石油公司,大搞軍火投資. 像這些公司,我的車子就不加他們所生產的石油. 西方社會似乎比較習慣用一種道德眼光看待企業行為,一旦被點名抵制,小一點的公司,連生存都會有問題,但是,就算再大的跨國大企業,比如學姐最恨的雀巢公司,多少還是會有壓力和損失,甚至整個產品就得下架. 但台灣卻比較不管對方賺錢是否有道,台灣消費者只在乎是不是好禮大方送,是不是好康搶先報你知,而不在乎該公司或該產品背後的諸多狗皮倒灶. 我現在上菜市場買東西,已經養成一種習慣,不管多便宜,凡是以色列進口的,我就不買,我不願讓他們賺我的錢去害人. 另外,凡是塞在籠子裏養的雞所下的蛋,不管多便宜,我也不買.因為那樣養雞,雞太痛苦,簡直已經不是一種生命,而是固定在某個極小空間上的一種下蛋機器. 這不該是我們對待生命之道. 我甚至有時對喝牛奶感到不安,不但小牛沒得喝,反倒讓人給喝了,而且乳牛同樣變成了製奶機,飽受企業化大量生產的各種人為痛苦,為的不過就是製造最大利潤. 再說,喝人家牛媽媽的奶,也從不喊人家一聲娘. 大概二十年前,我在高醫唸書時,有段時間,有個人常寄一些 "革命" 資料給我,有一次,寄給我厚厚一疊,是有關消費者運動的一些國外資料,談到消費者如何利用消費行為來促進一個比較良善的社會,抵制那些傷害勞工,虐待動物的產品,特別是抵制那些用你的錢去投資製造軍火賺大錢的大企業. 我仔細讀了這厚厚一疊的消費者運動資料,留下一個很深的印象,原來渺小如我,多少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對善的人事物做出一點貢獻. 寄給我這一堆東西的,不是別人,而是目前鼓吹軍購不遺餘力的李文忠. 他是性情中人,我對他和賴勁麟和陳文治和劉一德陳啟昱等等,有一段不算淺的革命情誼,對他們印象一直都很好,他們跟馬永成羅文嘉這些拿順風旗搭便車的唬爛小政客是完全不一樣的人. 但我很納悶,李文忠陳文治賴勁麟劉一德陳啟昱等等這些昔日充滿理想的朋友們,現在還反軍購反剝削反虐待嗎? 不但不反軍購,李文忠和他那個混蛋黨,反而鼓吹所謂恐怖平衡,研究如何製造對岸同胞的最大傷亡. 跟我交情最好的是陳文治,十一月上旬我回台灣,路經台北縣,居然看到陳文治偌大的競選看板,眼神望向右前方,仰角三十度,做高瞻遠矚狀,而且還西裝畢挺,競選廣告詞好像還說什麼讓幾個小太陽(縣議員?)全當選,到議會守護羅文嘉這個大太陽,實在超惡心,超會騙人. 依我對陳文治的深刻了解,我敢說,他心裏一定很幹很窩囊(很可能私下幹聲連天),居然得拱一個小政客. 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要違背自己的天性和理想,做出一些他們過去所深深鄙視和唾棄的行為,講一些連自己都不相信的鬼話. 這樣的權力和名聲以及因之而來的種種利益,真的有那麼美妙誘人嗎? 事實上,他們捨大就小,被表面聲光給迷惑; 原本可以成就更大的志業,但卻產生懷疑而偏離甚至捨棄. 任何一個人,似乎都得不斷保守自己的心志和信心,才有可能抵抗種種世俗比較和功名誘惑. 但是,就像一加一等於二就是等於二,我們為什麼要失去這樣的信心而自我貶低自尋懊惱? 吳宥蓉 | 2005.11.28 23:26 | #
董事長看過一部台灣去年(或今年?)出版的紀錄片「無米樂」嗎?講農家、農業、農夫哲人. 同樣是對人對事的悲憫,中國式的哲學似乎或多或少帶著點宿命觀,您文章中常提到的維根斯坦、羅素、尼采….等西哲,則是另一種冷靜透徹;也可能是我只窺見最粗淺的一小部分. 又, 觀看了由英國公營BBC電台拍攝的紀錄片【審判麥當勞:誹謗麥當勞案】.很難很難想像哪天台灣某個媒體敢承接或製作類似的議題(記得之前BBC即使許多政治議題上也常與執政政府相左);尤其是那些「騎牆派」電視台.也很難很難想像身處台灣,像我們這種小老百姓,可以哪天也具狀告倒行為不義的政府;如同那兩位主角到歐洲法庭申告英國政府.很難想像啊! To Naga: 陳真 | 2005.11.28 04:58 | #
我看emily 驅魔失敗後跳窗而逃那個背影畫面挺難過,好好一個人,承受這樣一些痛苦. 這片子或許挺嚇人,但那些嚇人場面與其說嚇人,不如說令人不忍. 我另外還喜歡神父唸出 emily 的信那一段,邊唸邊哭,挺感人. 剛剛電視演 Kundun,這片我也看過了 N 遍,整個台詞幾乎都會背. 有時候想,各種宗教不過是敘述同一故事的不同說法,如果有人認為自己相信的宗教是唯一真理,那肯定是一種誤解. 世上沒有宗教是真理,真理無法被擁有,只能被歌頌,而各種不同宗教只是一首一首不同的情詩,歌頌同一種 "東西",但這些歌頌本身卻不等於那個 "東西". 接觸西方哲學這麼多年,從分析哲學到歐陸哲學,從邏輯實證到存在主義,從科學哲哲到美學,我發現,不管外在形式上如何抽象如何客觀如何數理邏輯,哲學若不是一種處方,它將什麼都不是. 即便表面上只是解決一種數學問題或邏輯問題,實際上都是解決一種生存的痛苦,提供一種說法,一種意義,一種仰望. 維根斯坦說: "哲學具有這樣一種基本形式: 我不知道該怎麼走下一步?" 也就是說,我不知道生命的出路在哪;我不知道我從哪裏來,我往何處去. 他還說,上帝有兩個頭,一個是 "我",一個是 "世界",而我就是世界; "追尋世界的意義,就是追求生命的意義"; 他說,"當一個人想到這樣一些問題,那他就是想到上帝". 哲學家給這些問題提供了各種解答(即便是一種數學式的解答),而維根斯坦跟艾蜜莉一樣,最終都體認到這一切所謂問題其實都不是問題,答案不存在,因為它們根本不是一種問題.命運是上帝的劇本,只能接受,無法質疑. "問題" 不是被解決(solved),而是被融解(dissolved),使問題從根本上消失,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接受世界如其所是,相信這整個世界是一種 "善"(good). 我很喜歡你引用的那首情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