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頁》
伊拉克淪陷真相(濃縮版)紀念若雪巴勒斯坦資訊網製作2008. 3. 6.
當海珊為惡時,美國卻努力拉攏之,並協助發展生化武器,藉之與伊朗對抗 * 德國報紙《Die Tageszeitung》2002年報導:據國際原子能總署及聯合國一份密件,1980年代當海珊為惡時,美國卻努力拉攏之,並協助發展生化武器,藉之與伊朗對抗。當年主導者之一是Bechtel公司執行長,也就是美國務卿舒茲。 * 1983年10月21日,海珊對伊朗投下第一枚生化武器。雷根政府為此振奮,同年11月3日派遣特使覲見海珊,該特使便是負責侵伊的美國防部長倫斯斐。美方稱讚海珊是民主世界「忠實盟友」。此次會面,居間穿針引線者正是Bechtel公司總裁舒茲,而Bechtel也正是戰後重建少數內定得標獲取暴利公司之一。 * 1988年 3月 15日至19日,海珊以化武攻擊庫德族村落Halabja,五千人死亡。英美動用否決權阻止聯合國對伊進行經濟制裁,美更以假情報嫁禍伊朗。 第一次波斯灣戰爭:當海珊開始不聽話時,美國便開始進行有計劃的侵略 * 1990年8月2日,海珊以科威特超產原油並竊取邊界油田為由,入侵科威特。8月6日,美國以拯救伊人為由,發動非人道禁運。1991年1月17日發動第一次波灣戰爭。美前司法部長Ramsey Clark 於2000年寫信給聯合國安理會,指控美軍蓄意轟炸水庫等民生設施,製造重大傷亡。 * 第一次波灣戰爭導致二十萬零五百名伊人死亡;包括兩萬三千名婦女和七萬四千名小孩。英國衛報2003年報導美軍掩埋一萬多名伊兵與難民,其中許多人還活著,遭到活埋。 藉口保護庫德族人及什葉派,美軍進行長達十一年的非法轟炸,為2003年地面入侵鋪路 * 1991-92年,美軍以保護庫德族人及什葉派為由,入侵伊境,規劃所謂安全區及禁飛區;常藉故轟炸,三萬平民死亡。美軍更分別在 1995、1997及2000年,掩護五萬名土耳其軍隊入侵屠殺庫德族人,卻對外宣傳說安全區是「庫德族人的天堂」。2003年《紐約時報》報導:美空軍總司令 Michael Moseley 表示,禁飛區的轟炸是在為既定的地面入侵計劃「做出鋪路工作」。 四項反人道戰爭罪行:任意攻擊平民,反人道禁運,蓄意破壞伊國淨水設施,並以各項重大民生設施為攻擊目標 * 禁運加上禁飛區轟炸,1991至1998年超過一百萬伊人死亡,其中五十萬是五歲以下兒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1997年報告:約九十六萬名五歲以下伊兒童因禁運處於饑饉狀態。伊衛生部統計:截至1997年8月,禁運造成一百二十五萬名兒童死於饑餓或疾病。該數據獲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附和。 * 聯合國安理會人道小組1999年報告:「伊由禁運前的相當富裕變成赤貧,嬰兒死亡率躍居世界最高者之一;23 % 新生兒體重不足;四分之一的五歲以下兒童長期營養不良;59% 的人無乾淨飲水;83% 的學校需大幅重建。」兒童營養不良在1990年以前僅九萬七千人,1998年飆高為一百九十一萬人,將近20倍。95 % 私人公司停業或倒閉。 * 聯合國副祕書長 Martti Ahtisaari說:「宛如世界末日。」聯合國人道事務主管 Denis Halliday 說,伊原本具有中東首屈一指的公衛與醫療水平,禁運使之回到「前工業時期」。Halliday憤而辭職說這是「種族滅絕」(genocide)。美國務卿歐布萊特說:「我們認為這個代價很划得來。」 一千個謊言發動的戰爭 * 2003年3月 20日,美軍發動地面侵略戰爭。4月 9日,美軍佔領巴格達。2003年7月 13日,英國《獨立報》列舉英美入侵伊拉克的二十個漫天大謊。Center for Public Integrity於2008年 1 月發佈一項大型資料庫,指證美捏造 935 個謊言發動戰爭,包括捏造假情報指控海珊與賓拉登聯手發動 911 攻擊,並指證歷歷說伊具有足以殺死數億人口的生化武器。聯合國武檢官Scott Ritter於2003年 5月6日表示,美之指控純粹是「謊言」;Ritter並把布希與希特勒相提並論。 貧鈾彈與集束彈的危害 * CNN報導,第一次波灣戰爭美發射九十四萬顆貧鈾彈(Depleted Uranium),約三百多公噸。2003年入侵,投下四至十倍以上的貧鈾彈,其輻射半衰期四十五億年。聯合國1999年發表研究於《英國醫學期刊》,指南伊拉克在1989至1994五年間,癌症罹患率升高七倍,可能和貧鈾彈有關。 * 英國原子能部提出警告:「僅僅吸入第一次波灣戰役中 8% 的貧鈾顆粒,將可能有三十萬人死亡」。除了致癌,貧鈾彈也很可能和伊遽增的畸胎發生率有關。1989年畸胎發生率是十萬分之十一,2001年卻升高十倍。 * 美軍在伊投下具有大規模殺傷能力的集束彈(Cluster Bomb),大面積毀滅生物。目前在伊境內留下約一千兩百萬顆未爆集束彈。聯合國裁減軍備研究機構與比利時國際殘障組織於2007年發表研究報告指出,未爆集束彈受害者98 % 為平民,特別是兒童。 所謂民主輸出與人權解放 * 美中情局在伊以暗殺手段,大量殺害不滿民眾,正如越戰的「鳳凰計劃」,暗殺六萬多名越南人。美對伊和平示威,動轍開槍鎮壓;殘酷刑求逼供及虐待取樂的報導不曾間斷。六萬五千名伊人曾遭美軍逮捕,現仍約有三萬七千多人囚禁獄中。2007年聯合國人權報告認為,其中大部份很可能是毫無罪名,並遭到「例行性」刑求或虐待;其中包括近千名十六歲以下兒童。 * BBC 2004年報導,刑求或虐待是「來自上級的命令」。關塔那摩基地最高指揮官 Geoffery Miller說:「他們(指伊囚犯)就是狗!如果你讓他們有一秒鐘的時間以為自己不是狗,那表示你已經對他們失去控制了!」 * 「國際特赦組織」會長 William Schulz於2005年表示:美軍在全球廣設祕密監獄,類似集中營,對政治異己或全然無辜者無限期監禁任意刑求,甚至祕密處決。Schulz 並指控惡名昭彰的關塔那摩基地(Guantánamo Bay)是「當代的古拉格群島」。 * ABC/BBC 2007年民調:98 % 的遜尼教派及 84% 的什葉派希望美軍撤離伊拉克。 * 2004年英國醫學期刊《The Lancet》指出:美侵伊後18個月內,10萬人死亡。2006年估計約65萬 5千名伊人死亡。英市場研究機構Opinion Research Business 2007年指出,美入侵四年內,約120 萬名伊人死亡,100 萬人傷殘。報告並譴責美軍暴行已遠超過1994年的盧安達種族滅絕大屠殺80萬死亡人數。面對各方質問,美國務卿鮑爾說:「我們對計算死亡人數不怎麼感興趣。」 * 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2003年指出,伊兩千六百萬總人口中,將近一千三百萬人「處於極度貧窮而無法獲得基本的營養」,數百萬人處於長期營養不良。聯合國 2002 年估計,55 %(約一千四百萬人)處於「貧窮」,20 % (約五百二十萬人)處於「極度貧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