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本站授權協議: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首頁 [反帝]

伊拉克淪陷真相(全文版)

* 據非政府組織 “Platform” 2007年 5月的一篇報告(http://www.iraqoccupationfocus.org.uk/resources/shell_factsheet.pdf),Shell石油公司是最早積極圖謀伊拉克石油的幾家公司之一,開戰前幾天,該公司高曾便與布萊爾在唐寧街十號會面,積極介入搶奪伊拉克石油。2003年 2月,入侵伊拉克的前一個月,美國Shell公司的前總裁 Phillip Carroll 便被美國駐伊拉克最高權力機構 CPA(the Coalition Provisional Authority)聘為資深石油顧問。2007年5月,伊拉克傀儡政權討論新石油法立法草案,為英美掠奪石油鋪下法律基礎,Shell公司竟早在2006年 7月便已取得該法草案。

* 新石油法目前遭受伊拉克各地工會及人民之強烈反對。許多國外非政府組織發起聯署及抗爭。2008年 2月 24日的「反對掠奪伊拉克石油日」,英國有26地發起示威,抗議各大跨國石油公司如 Exxon-Mobil、bp、Shell及美國政府竊取伊拉克石油。相關資料與報導請見http://www.handsoffiraqioil.org/。


假重建真掠奪

* 美國佔領伊拉克後,不但控制石油,掠奪重建利益,而且企圖立法進行其他各項國家財產與天然資源之私有化工作,由發動戰爭者分而食之。主要獲暴利者是當初急於拉攏海珊、協助其發展生化武器的Bechtel公司以及同樣惡名昭彰的Halliburton,另外還有 Fluor公司,其董事之一便是前美國中情局CIA副局長、國家安全局局長Bobby Ray Inman。

* 伊拉克各項鉅額重建工程,往往內定而不公開招標,大部份由美國跨國企業取得,而不是委由更具有經驗的伊拉克公司;所有得標的美國跨國企業無一不是具有強大政治背景。各媒體已報導各項相關掠奪重建利益案例,藏汙納垢,貪贓枉法。例如獲得一百億美元合同的 Halliburton,無法說明其中十八億的適當用途。(引自:http://www.fpif.org/fpiftxt/467)。

* Halliburton這家不用競標便能內定獲得暴利的能源公司總裁,便是發動戰爭的副總統錢尼。Halliburton的子公司 Kellogg, Brown and Root 也同樣不需競標便獲得七十億美元的合同。(錢尼與Halliburton 的關係請見:http://en.wikipedia.org/wiki/Halliburton 及http://www.wsws.org/articles/2003/oct2003/iraq-o02.shtml)。

* 經濟學諾貝爾獎得主Joseph Stiglitz Stiglitz教授2008年2月 28日接受英國媒體《the Guardian》(http://www.guardian.co.uk/world/2008/feb/28/iraq.afghanistan)訪問時指出,Halliburton在單一來源的合同金額竟高達193億美元。美政府為其護航的諸多實況,請見http://www.wsws.org/articles/2006/mar2006/hall-m01.shtml。

* 比起Halliburton之大小通吃,Bechtel亦不遑多讓,甚且有過之無不及。專門監督政府貪瀆的非政府組織POGO(Project on Government Oversight)如此形容 Bechtel:「真是史上空前,一家公司竟然包下一整個國家的重建工程!」(引自 http://www.wsws.org/articles/2003/apr2003/bech-a29.shtml)

* Bechtel高官雲集,與美國中情局更是關係密切。例如,William Casey 是Bechtel 重要顧問,同時也是雷根時期中情局局長。Richard Helms則是尼克森時期的中情局局長,擔任Bechtel 的顧問。Leon McCartney 寫了一本書叫High Places: The Bechtel Story,細數自1950年來Bechtel與中情局的種種密不可分的關係。

* Leon McCartney一書中並指出,Bechtel 公司早在1953 年,便深深介入美國的恐怖行動,推翻伊朗總理Mohammed Mossadeq 的民主政權,扶植巴勒維殘酷傀儡政權。1965年,美國扶植蘇哈托(Suharto),發動軍事政變,推翻左傾的Sukarno,並且展開對於親共及反軍政府人士的大屠殺,不到一年之內,殺害五十萬至三百萬人,Bechtel亦參與在這項恐怖行動中。過去數十年來,Bechtel 從中獲取難以估計的暴利。(該屠殺行動死亡人數參見Robert Cribb, “Genocide in Indonesia, 1965-1966”, Journal of Genocide Research Vol. 3, no. 2 (June 2001), pp. 219-239.)

* 1965年底一直到1966年中,在印尼發生了類似納粹德國1945年大屠殺的Holocaust。三十多年來蘇哈托政權和以美國情報局CIA為首的西方國家嚴密地控制著新聞媒界掩蓋封鎖這場印尼歷史空前的悲慘真相。死亡人數估計在十萬至三百萬人之間,但學界的共識約在五十萬人左右

* Bechtel 公司的副總裁 Jack Sheehan,本身亦是白宮國防委員會委員,為國防部長倫斯斐獻策。Bechtel 的前任總裁則是惡名昭彰的極右人士Richard Perle,長年提倡所謂「先發制人攻擊」,強烈鼓吹侵略伊拉克,並曾公開揚言美國應對敵對國家使用核武。因其諸多言論之邪惡不可思議,此人外號叫「黑暗王子」(The Prince of Darkness),雷根政府時期曾擔任國防部助理部長,並自1987至 2004年長期擔任美國防部國防政策委員會主席;是侵伊戰爭的幕後靈魂人物之一。(欲瞭解 Richard Perle,請參見:http://en.wikipedia.org/wiki/Richard_Perle)

* 雷根政府的國務卿舒茲,亦曾擔任Bechtel總裁七年之久。侵伊戰爭前並擔任以鼓吹侵略伊拉克為成立宗旨的極右團體CLI(The Committee for the Liberation of Iraq)的首席顧問。(http://en.wikipedia.org/wiki/Committee_for_the_Liberation_of_Iraq)

* 國際醫療慈善組織 Medact指出,預計2005年底完工的一百八十個醫療站重建計劃,截至2006年11月,執行率為零。(http://www.zmag.org/content/showarticle.cfm?ItemID=11478)

* 根據Inter Press Service 2006年 11月 10日的報導,「世界銀行」估算未來十年重建經費是現有伊拉克年度醫療預算的六千倍。提供做為142所「初級醫療照護中心」的經費,才蓋完 20所,便已花光,貪汙嚴重。世界衛生組織以「令人震驚」來形容。(http://www.atimes.com/atimes/Middle_East/HK10Ak02.html )

* 上述 Inter Press Service 報導中並指出,Bechtel 公司在獲得鉅額承包工程利益後,往往轉包給其他一些施工品質不良的當地小公司,例如電力方面,每一戶每日僅有兩小時供電。因戰亂情況一直未能平息,Bechtel於2006年底做出撤離伊拉克的決定,民眾對此抱怨說:「美國除了偷我們的油,流我們的血之外,一事無成。」

* 經濟學諾貝爾獎得主Joseph Stiglitz 與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Linda Bilmes ,於2008年 2月出版一本合著 The Three Trillion Dollar War: The True Cost of the Iraq Conflict,指出伊戰耗費美國三兆美元(這還不包括被侵略國伊拉克更為驚人的損失),若再加入入侵阿富汗,所需經費約在五至七兆美元之間。Stiglitz 還指出,伊戰的直接慘痛代價之一就是油價的飆漲,已開發國家為此一年要多支出一兆一千億美元,而開發中國家受害更是「極度嚴重」,例如直接導致十三個非洲國家國民所得減少 3%。(參見http://www.wsws.org/articles/2008/mar2008/stig-m01.shtml)

* Stiglitz教授2008年2月 28日接受英國媒體《the Guardian》(http://www.guardian.co.uk/world/2008/feb/28/iraq.afghanistan)訪問時指出,美國一年援助非洲的費用總和,大約只能在伊拉克打十天仗。然而一兆美元卻能在美國蓋八百萬棟房子,給四千三百萬個學生提供獎學金,提供五億三千萬個小孩健康醫療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