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本站授權協議: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首頁 [反帝]

伊拉克淪陷真相(全文版)

* 聯合國難民署(UNHCR)2007年9月資料指稱,伊戰創下中東自以色列建國以來史上最大一次難民潮,約有四百二十二萬人成為難民,佔伊總人口五分之一,其中包括220萬境內難民,200萬國際難民。難民數平均以每月五萬人遞增。

* 根據「國際難民組織」(Refugee International)2008年 2月 4日的最新報告(http://www.refintl.org/content/article/detail/10452/ ),伊拉克難民已達將近五百萬(境內境外各兩百五十萬),約佔總人口五分之一。

* Oxfam(樂施會)2007年7月的報告(http://www.oxfam.org/en/files/bp105_humanitarian_challenge_in_iraq_0707.pdf/download)指出:截至2006年年底為止,兩千五百萬伊拉克總人口中,約有八百萬名伊拉克人需要包括醫療、食物或飲水等各類形式的緊急救援;四百萬人缺乏足夠的食物;50% 的人失業;43% 人口處於「極度的貧窮狀態」;80 % 的人口無法取得乾淨飲水; 40 % 的中產階級及專業人員(包括醫療人員、教師及工程師等)淪為難民。聯合國並多次發佈新聞,籲世人正視伊拉克女性藉從娼謀生及兒童淪為奴工的慘況。

* 根據FPIP(Foreign Policy In Focus)2005. 8. 31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http://www.fpif.org/fpiftxt/467),失業率由戰前2003年的 20% 升高至 60%。國民平均收入從八零年代的三千美元,降到2004年僅剩八百。

* 伊拉克於 1989年國內生產毛額為 660億美元,1992年卻降到只剩千分之四不到,約僅兩億四千五百萬。(http://www.wsws.org/articles/2002/dec2002/medi-d06.shtml)

* 根據Inter Press Service 2006年 11月 10日的報導,70 % 的人失業率,68 %的人無法取得乾淨飲水。(http://www.atimes.com/atimes/Middle_East/HK10Ak02.html)

*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2007年 12月 21日發佈報告,指出伊拉克截至2006年為止,大約有兩百萬名兒童面臨營養不良、罹病與失學困境(其中中學生1996至 2005年之就學率,男孩 37 %,女孩僅 25 %,參見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伊拉克基本資料統計:http://www.unicef.org/infobycountry/iraq_statistics.html)。巴格達以外地區有八成以上的人無法取得乾淨飲水;每個月平均有兩萬五千名兒童相繼淪為難民。

* 伊拉克五歲以下兒童約有27 % 長期營養不良。(http://www.wsws.org/articles/2004/oct2004/iraq-o20.shtml)

* 據Chronicle Washington Bureau 2007年 1月 16日Carolyn Lochhead 的報導(http://www.sfgate.com/cgi-bin/article.cgi?file=/c/a/2007/01/16/MNG2MNJBIS1.DTL),根據「人權觀察組織」(Human Rights Watch)的統計,自美軍於 2003年入侵後,至少兩千名伊拉克醫師被殺,250名遭綁架或失蹤。許多醫院直接遭受攻擊,連救護車也因載送受傷的伊軍而成為炮擊目標。

* 伊拉克醫學會(Iraq Medical Association)於2006年 11月指出,各級醫療系統持續破壞,一百八十家醫院中,九成被毀或因缺乏基本物資而無法運作,半數以上的醫生成為難民。海珊執政時,看病或開刀基本是免費的,美軍入侵後,醫療卻變成一般人無法支付的高價商品。原本中東首屈一指的伊拉克公衛與醫療水平,倒退半個世紀。(http://www.zmag.org/content/showarticle.cfm?ItemID=11478)

* 根據美國兒童人權組織 “Save the Children” 於2007年5月8 日發表的年度報告 State of the World’s Mothers Report (http://www.savethechildren.org/jump.jsp?path=/publications/mothers/2007/SOWM-2007-final.pdf)指出,伊拉克是全球兒童存活率退步最多的一個國家。於2005年,仍有十二萬兩千名五歲以下兒童死亡,其中一半是未滿一個月的新生兒。自 1990年起,伊拉克兒童死亡率逐年遞增。

* 國際醫療慈善組織 Medact指出,因為乾淨飲水及飲食的缺乏,加上藥物短缺及醫療人員本身大量傷亡或淪為難民,近九成醫療院所毀於戰火或缺乏基本物資而無法正常運作,導致病死兒童中竟有七成死於極易治療的一般腹瀉與感冒。(http://www.zmag.org/content/showarticle.cfm?ItemID=11478)

* 平均壽命大幅下降,男女均不及六十歲。
(http://www.wsws.org/articles/2004/oct2004/iraq-o20.shtml)

* 《紐約時報》2004年 9月報導,約有一百個處理水質計劃被提出,但卻僅有四個計劃「正準備」被執行,許多地區,六成的人基本上是喝含有各種汙物與化學物質的水溝水維生。(http://www.wsws.org/articles/2004/oct2004/iraq-o20.shtml)

* 伊拉克傷病者缺乏基本醫療,包括缺乏抗生素及麻醉藥物。一萬兩千所學校被毀。十個學生僅有一個擁有教科書。(http://www.wsws.org/articles/2004/oct2004/iraq-o20.shtml)

* 治安亦嚴重敗壞,戰前2002年暴力致死案件為 1800 件,2003年美軍入侵後,增為6012件,2004年更增為 8035件。(引自http://www.fpif.org/fpiftxt/467)

* 「人類發展指數」(Human Development Index)排名,伊拉克在全球一百七十幾個國家中,從 1990年的排名 50,下跌到 2000 年的第 126 名,2003年的第127名。2003年之後,與同樣遭美軍入侵的阿富汗及索馬利亞等三個國家,因戰亂而無法取得各項資料,故連續數年至今仍未被列入評鑑。(參見http://www.wsws.org/articles/2002/dec2002/medi-d06.shtml)


侵伊奪油計劃早在 911之前數年便已著手

* 美國以假情報誣指海珊參與策動911,但如前所述,美空軍總司令 Michael Moseley 於入侵成功後承認,禁飛區的轟炸旨在為既定的地面入侵計劃「做出鋪路工作」;而這個入侵計劃其實早在911之前便已著手佈署。入侵目的主要就是奪取石油利益,並控制伊拉克做為其中東傀儡政權。

* 著手侵略計劃的主角之一便是美副總統錢尼,他同時也是白宮能源智囊 the Energy Task Force的主席。早在911的前兩年即 2001年,該「能源小組」便在白宮頻頻與各大石油公司巨頭密商伊拉克石油利益之種種「假設性」的分配,會議次數至少超過四十次。

* 各方依據資訊自由法案(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要求公佈會議內容,但「能源小組」拒絕。Judicial Watch and Sierra Club兩個非政府組織,稍後提出控告並獲勝訴;但錢尼仍拒絕,並以正副總統有權擁有機密文件的憲法所賦予權利提出上訴。

* 華盛頓郵報於 2005年 11月 16日(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content/article/2005/11/15/AR2005111501842.html)宣稱獲得部份祕密文件;2007年 7月 18日(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content/article/2007/07/17/AR2007071701987.html?hpid=topnews ),獲得更多文件,揭露包括 Exxon-Mobil Corp., Conoco, Royal Dutch Shell Oil Corp., 及British Petroleum 等幾家大石油公司高層與白宮密商伊拉克石油利益的內幕。(另請參見 http://en.wikipedia.org/wiki/Energy_task_force 及WSWS 2005年 12月 5日報導:http://www.wsws.org/articles/2005/dec2005/oil-d0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