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本站授權協議: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首頁 [抵抗]

非暴力:心中的花朵

All Pages |  1  |  2  |  3 

甘地說,「非暴力是一種宗教」。但我寧可說它是一種愛情。愛情不是一種知識,不是一種談論,在談論之前,你得先是個戀人。維根斯坦說,「如果你不是活在真理中,如果你不是那樣的人,不是過著那樣的生活,你不可能講出真理。」因為這一切非關知識,更不是一種議論話題。甘地說,「如果你要改變世界,那你得先讓自己成為你所希望的那樣一種世界。」非暴力是一人聖經,你唯一能改變的其實不過就是你自己,如果你連自己都改變不了,世界怎麼有可能被你改變?

二十幾年前,我一上大學就加入了黨外,常常必須跟許多人接觸,於是印製了生平第一張名片。我在名片上印了以賽亞書第二章一段話:「將刀劍打成犁頭,把槍矛打成鐮刀。這國不舉刀攻擊那國,他們不再學習戰事。」二十多年了,在生活重擔下,年少熱情早已消磨殆盡,可是,每當我想到聖經上這些話,心裏依舊澎湃,激動不已,不知道是因為它句子美麗動人,還是因為它所描繪的遠景說中人們內心普遍的仰望?

三年前,在以軍例行性鏟平巴人民宅行動中,一位美國大學生若雪柯利(Rachel Corrie),以肉身阻擋推土機而喪生輪下。她的死,感動許多人。她在日記中寫道:

「我仍然渴望隨著Pat Benatar的音樂翩翩起舞、渴望交男朋友以及畫些好笑的漫畫給我的同事看,但我也同時想要制止(以色列所做的)那些惡事。….這不是妳和爸爸當初決定生我時所希望我來到的世界;這也不是我以前看著卡碧圖湖(Capital Lake)時所說的『這就是我所要的開闊世界,我要進入這個世界』時所指的。我並不想進入一個我能毫不費力過著舒服生活的世界,卻全然不知道自己其實也參與了滅種的暴行。」

若雪感動我甚深,但並非因為她的死,而是因為她的熱情之真實。可當我們讚賞若雪,並不意味著若雪只有一個,而是千千萬萬個,就好像偉大母親無所不在一樣。當她死了,透過死亡的力量,我們見識到她的容顏與真情,可是那千千萬萬仍然活著或默默死去的「若雪」,她們事實上就在我們四周,儘管不為人所知,但就像山裏的花朵,並不會因為無人看見而減少一分的燦爛。如果非暴力是一種良心的呼聲,那麼,這一切並不特別,因為良心並不屬於聖人,良心只是一種常態,但常態人事物卻最為動人。雖然我們看不見所有的花,無法盡收眼底,但透過對常態的理解,彷彿世上所有的花就綻放在我們心中。

All Pages |  1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