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頁》
![]() 做一個像那個守門的校工那樣的人該基金會說,他們要讓年輕人「直接接觸國際思潮與人物」,但我在國外多年,怎麼沒聽說過這樣的偉大人物?更不知道什麼是「國際思潮」。天底下哪有什麼「國際思潮」這種東西?這只是一種吃人的說法,自以為高人一等的主流菁英,自以為掌握了什麼國際思潮,其實真正的意思是「我混得很好,你們都應該向我看齊。」 龍應台誇讚同為基金會發起人亞都飯店總裁嚴長壽,說他「充滿宗教家的熱忱」。這位嚴先生我倒沒聽過,但基金會網站上說,嚴總裁「一直關心年輕世代競爭力的議題」。你看,又是競爭力!難道沒有所謂競爭力的人,就該為自己感到慚愧?拖垮社會的進步?是不是應該切腹自殺以謝國人,才不會影響國力?難道一個社會的文明良窈是建立在社會成員競爭力的大小?台灣各行各業已經競爭到你死我活,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了,還要再競爭下去嗎? 該基金會成立宗旨還說,他們要培養「新青年」,讓「新青年」能「直接接觸國際的思潮和人物,直接聆聽不同語言的演講,直接以英語提問和辯論,訓練作一個世界公民的基本條件。」 這種世界公民的「基本條件」夠怪異了吧,我很懷疑全世界有幾個人具備這樣的「基本條件」。感覺不像是個促進所謂國際觀的基金會,倒像一種好萊塢式的主流文化買辦,傾銷單一價值,單一文明,單一品味,單一思維。 我更不相信什麼聽幾場「國際學者」的演說,就能達成如此崇高、如此感人、如此犧牲奉獻的「偉大理想」,培養出什麼「深厚思想底子」的「新青年」等等等各種偉大目標。我更不知道那些偉大目標是什麼意思,有何人文價值可言?也許對培養跨國公司的某種經營人才有點用,但除此之外,有何意義可言? 我不是要打擊這個基金會。我不反對別人做任何事,但我厭惡誇大膨風,厭惡吃人,厭惡愚化。做什麼都行,但別侮辱我們的智商,不要用一些矯飾空洞的言論吃人。台灣菁英已經夠多,社會已經夠可怕,別再造就更多這類「新青年」來救國救民了。 我還真擔心我的小孩將來要怎麼在這種菁英出沒的吃人社會生存。我不是擔心他沒有競爭力,他書唸不好完全沒關係,工作做啥都好,別餓死就行。我擔心的是耳濡目染,沾染一種不老實的菁英習性。我的小孩將來若有機會看到這文章,應當時時記住老爸一生唯一的遺訓,做一個像那個守門的校工那樣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