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頁》
![]() 溫和理性與和諧安定陳真 2005. 8. 6.
內行人一定知道這兩段座右銘很重要,不但重要,光是這兩段話就可以查禁這本雜誌了,因為它標示了一種有別於當時軟弱和稀泥、「小罵大捧」的冒牌反對運動。簡單說,他不是真的反對你,他只是跟你撒撒嬌,要糖吃,糖是什麼?糖就是某種職位、機會、方便,某種名位、人脈、關係,甚至某種物質,比方說金錢。 除了撒嬌,就是發牢騷,小罵大捧。簡單說,把一種原則問題矮化成技術問題或法律問題,或是把一種正當性的問題,矮化成一種利害盤算的相對性問題,或是乾脆把主僕地位顛倒過來,感謝僕人的「德政」,頂多是主人向僕人依據「正常管道」,提供一種「建設性」的意見。 這些作法或想法,並非全盤皆非,是對或錯得看它放在什麼時空下來談。但在當年那樣一種時空,這些都是包藏禍心、廣為統治者所歡迎的一種言論與心態。與其說國民黨是靠派系買票或白色恐怖來維持政權,不如說它更是靠一種具有壓倒性主流地位的思維模式。在此一思維底下,所有反對聲音都會變成可笑的噪音,就像什麼不入流的小丑一樣。 這主流思維有兩個成份,一個叫理性溫和,一個叫和諧安定。不信的話,你只要花點工夫查閱當年各種資料,「溫和理性」和「和諧安定」這兩個詞大約一天平均出現 150 次,如雷灌耳,就好像我們現在每天聽到「恐怖份子」或「愛台灣」的頻率那樣。 國民黨操弄的絕不是政治性口號,比如「反攻大陸解救同胞」或後來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它所操弄的是「溫和理性」及「和諧安定」這樣一種通俗溫馨詞彙。如果有人要研究這段時期的一種「政治思想史」,那他應該把焦點放在這樣一些概念上才對。這些表面清純中立的通俗溫馨詞彙,才是真正具有絕對殺傷力的政治概念,更是一種「大規模毀滅武器」。 在「溫和理性」的大帽子底下,當權者把反對者轉化成「溫和理性」的反面詞,也就是「鬧事」、「激烈」、「衝動愚昧不會思考」、「沒出息只會叫」等等「非理性」印象,更轉化成「暴力」、「騷亂」、「破壞秩序」等等意味著躁動、危險兼低能的一種形象。 「溫和理性」及「和諧安定」這個詞和這概念,特別容易受到中產階級及大都會主流男女的愛戴,那幾乎就是這一類人士的屬性和品味特徵,他們欣賞一種彬彬有禮,一種溫和謙恭,一種循序漸進,一種長幼有序,也因此,當時國民黨最喜歡講的經典台詞是這樣: 「政府非常歡迎一種具有『建設性』的批評,而不是『為反對而反對』,不能非理性,社會安定和諧不容少數人破壞。」 經典句子還有:「民眾有批評意見,政府很歡迎,但應該循正常管道反映。」 這樣一些話,就像一種台灣最大的宗教,每天覆頌聆聽幾百遍,包括課堂教堂,包括報紙電視,乃至一般人的日常對話,都是以此思維為基礎,以此互勉,以此評價人格,評價教養水平之高低貴賤,乃至精神狀況。 以前各大學常邀請許多學者專家名人來演講,他們有個共同特色,那就是強調溫和理性,電視上也是,幾乎都明示或暗示這樣一種基本思維。簡單說: 「我們不是不歡迎你批評政府喔,我們很歡迎的,我們是民主國家,怎麼會不歡迎呢?但你要理性,要指出解決辦法,提出建設性批評,而不是只會批評。」 也因此,當你批評時,你周圍那些很主流的阿西就會裝模作樣故做思考狀,問你「解決之道」在哪裡,或是裝模作樣「提醒」你說某某問題「舉世皆然」,比如貪污舉世皆然,世界各國都有貪污,我們不要只會批評,我們要幫助政府找出解決之道。我們應理性思考,提供政府建設性意見,而不是只會罵。而且,你提供意見必須「循正常管道」,不能在街頭或在非法刊物上批評。 說這樣一種思維模式是台灣當時最大的一種宗教,大概不為過。當然,它目前已屈居弱勢,由另一種「愛拼才會贏」、不擇手段、反覆無常的野蠻宗教所取代。 記得大約是 1988 年吧,有一回,高醫照例請來一位「學者專家」演講,給大家洗腦。那大概是我參加過僅有的極少數校內演講之一。那位教授說: 「我們應溫和理性,提出建設性意見,又不是家裏死人,幹嘛舉白布條?」 全場鼓掌,一片笑聲,他受到鼓勵,於是繼續說: 「舉白條幹什麼?若不是辦喪事,豈不是自我作賤?好好的管道你不反映意見,偏偏要這樣鬧!」說完用力搖搖頭,做出無可奈何狀。 又是一片掌聲。 他繼續說, 「政府可以容忍批評,但不能容忍違法。外面有些人說政府不民主,但是,不民主他們哪還能講話?」(一片掌聲) 「在台灣,根本沒有人會因為批評政府而坐牢。」「那些坐牢的人都是違法,政府只是依法行事把他們抓起來。」 我當時聽了很不滿,於是就舉手站起來反駁。我說,「光是我直接間接認識的人,就有二十幾個人還在牢裏,我看不出來他們違了什麼法?(那時美麗島案件的相關人士都還在牢裏。)國際特赦組織說他們是良心犯。」 那位學者專家沒料到會出現這種場面,客氣地請我坐下,開始顧左右而言它。講完之後,匆匆跑下講堂,以小跑步姿勢,跑過來跟我遞名片、握手搭肩,說不妨做個朋友、改天找機會喝茶聊聊等等。幾個同學也圍過來,臉上帶著一種鄙夷。 鄙夷什麼?鄙夷你在「鬧事」,鄙夷你「激烈」、「非理性」、鄙夷你「破壞和諧」。若不是人格有問題或精神狀況有問題,怎麼會如此異於常人?人家我們都這麼理性,努力思考如何解決問題,只有你一直在那邊「鬧事」、「謾罵」。 「謾罵」這個詞,其實就是國民黨發明的,可我今天卻看到林義雄把它撿來用,套在媒體頭上。沒錯,台灣媒體沒有一家稱得上正當,全玩扭曲事實的把戲,但說到「謾罵」,只有在那些「擁護政府」的媒體如台灣日報,才看得到那種人身攻擊式的謾罵吧?這些媒體很奇怪,它們不像報社,反而比民進黨文宣部更像文宣部。可是,媒體之所以是媒體,而不是傳聲筒,正因為它就事論事,絕不擁護任何當權者,這是媒體的基本美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