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頁》
![]() 給李家同教授的一份考題陳真 2004. 6. 28.
我更不認同李教授的進一步評價,他說:「膚淺的人,何來國際觀?」但這跟膚淺與否有什麼關連?我認識許多進步型的台灣師生,他們對國際情勢耳熟能詳,津津樂道。但若要論心靈深淺,倒是更為淺薄的一群;與之接觸,常讓人訝異,一個人竟然可以庸俗、虛榮到這種地步。反倒我認識一些對國內外情勢十分無知的人,他們的心智氣質,卻讓我由衷欽佩仰慕。 李教授的不當推論,讓我想起蕭伯納一句話。他說:「我認識許多保護動物者,他們大多野蠻,但我也認識許多獵人,他們卻都很善良。」把某種知識或作為,等同於心靈膚淺與否,這是很膚淺的。 另外,從李教授的出題方式更看得出來,他似乎是個勤快的閱報者,但是否是個真正的關心者,這我就有所保留了。因為他的考題只是反映一種時事認知,而他所謂重要時事,不過就是西方主流媒體所報導的事。 這些所謂重要的事,其實大多不重要;再說,一個人只要有使用英文或其它強勢語言閱報的習慣,就算他不想關心,照樣耳熟能詳。就好像我並不想關心林志玲,但我或多或少也知道她的一些家務事一樣;我甚至還知道她喜歡吃些什麼。 我倒有一份也許更好的考題,也是「解釋名詞」,希望李教授作答,一題十分,看看得幾分。請解釋底下縮寫或名稱的意義。(提示:這是一些關注國際議題的著名團體,其中幾個甚至得過諾貝爾獎,所以這不是一份故意要刁難考生的試題。) PHR、ICBL、ISM、CAAT、WSPA、RAWA、CASI、MSF、Yesh Gvul、CND。 這個考試結果,沒有什麼推論意義。正常狀況應該得六十分以上,但如果有人考零分,我不會說他心靈膚淺,我只能說這個社會實在應該加強這方面的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