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頁》
![]() 我所知道的林黎琤和林弘宣(二)這些年,我有時跟朋友打聽他的下落,所得到的回答大多是不知道或得到各種不一樣的回答,只知道他似乎過著很貧窮的日子,沒有固定的工作,有時幫中學生補習英文,有時做一些文章翻譯工作。 他已經不是一個公眾人物,本不該談論。許多事,不想寫下來,只能反覆講給學姐聽。但我之所以寫下他的這麼一些小事,只因為我對這樣一個人,有著一種深深的仰慕。至於已去世的林黎琤,我對她不只仰慕,更有一種如親人般的懷念。他們是我心目中基督徒的典型。 ===================== 陳真 2005. 7. 20. ------------------------- 英國的哲學家羅素,他一輩子都寫的是哲學性的著作,思想性的著作。可是呢,他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時候啊,他就奇怪,他說,為什麼不給我和平獎? 什麼原因呢?因為他認為他的著作更有助於人類的和平。他沒有寫過任何小說,可是呢,他得到了諾貝爾文學獎。換句話說,諾貝爾文學獎給的標準是很寬的,並不限於你小說的部分。可是,哲學家羅素他有沒有寫過小說呢? 他寫過。他偷偷摸摸寫過一本小說,然後用懸賞的方法叫別人站出來,你們猜猜看這誰寫的? 英國人大家都猜,猜張三猜李四,可是從來沒有人猜出來這個是哲學家羅素化名所寫的一部小說。換句話說,他那部小說寫的並不算成功。我的長篇小說只寫了一部,就是《北京法源寺》。(下略) 大家看一看這一次選舉,看到有一個忽然後來選舉後面登了一個廣告,半版的廣告,叫做林弘宣。他是什麼人呢?他是美麗島的被告。他在美麗島案子裡面也是站在前面的被告。他是個牧師【陳真按:林弘宣應是傳道人,不是牧師】結果呢,雖然他坐了牢,他整個的努力都泡湯了。 什麼原因呢?都被陳水扁這些美麗島的辯護律師他們給掠奪了,搶走了,給偷走了。真正美麗島的英雄,像林弘宣這些人,整個出局了。 林弘宣出局以後,我跟他吃過兩次飯,跟他談,他有那種感概,覺得他們努力的成果已經被人偷走了。同樣的,我們可以看到,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革命的功勞被偷走了。被誰偷走了?被國民黨給偷走了。 那個時候還沒有國民黨,可是現在到國民黨的黨史裡面,就把黃花崗七十二烈士變成他們國民黨的黨史。而蔣介石他寫的歷史裡面,也把這個資料,把這個黃花崗的利益,全都給吸收走了。 在這種情況底下,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革命怎麼樣被掠奪,而當時參加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革命的莫紀彭,他最後老死在台灣。 =================== 作者:李弘祺/紐約大學歷史系教授
1960年代,長老會每一年都舉行大專學生互談會,在寒假時召開。我從大一便參加,是一個十分值得懷念的經驗。因為在那裡遇到全國來的長老會的大專青年,交流意見,十分有意義。 我就是在這個時候認識了黃彰輝、宋泉盛、彌迪理(Daniel Beeby)、周聯華等有名的牧者的(嚴格地說,我早已經認識前三位,因為他們都在台南神學院教書,與東門教會的會友們常有接觸)。 1964年冬的互談會在台南神學院舉行,黃彰輝牧師引用了韓國基督徒學生的領袖說:「不要在這裡講什麼革命的理論了,我們就在革命裡。」這句話對我們衝擊十分的大,震撼人心。就好像恩格斯所說的,馬克思主義就是行動的本身。我對轉學去台北的決心就越發的堅定了。 那一次的互談會,我碰到了林弘宣。他在台大讀哲學系。我同他談起報考台大哲學系的事。他鼓勵我去讀歷史系,因為他覺得歷史系教授的素質比較整齊,不像哲學系有許多人只談中國思想,對哲學的素養離世界的標準太遠。 林弘宣的說法於今想來,當然並不完全正確,但是從台灣基督徒的眼光看來,台大哲學系的許多教授們常常想冶東西哲學於一爐,結果兩方面都沒有真的學好,確是有許多可議的地方。我對選讀歷史的憧憬就這樣受到他的影響。林弘宣後來參與黨外的活動,也曾經有過一番豐豐烈烈的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