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頁》
![]() 蘇格拉底錯了嗎?陳真 2004. 6. 25. 原載【中時晚報】
蘇格拉底有個觀念:是非和認知是一體的。簡單說,我們之所以會做錯事,是因為我們還未能「清楚認知」某個道理。愛因斯坦也有類似看法。 這想法挺令人欣賞,但也不免讓人納悶,因為這似乎意味著,「應該做」(ought) 必然導向「做得到」(can)或「願意做」(will)。但事實上,為了某種現實目的,我們總是不惜犧牲「應該做」的內在基本價值,選擇眼前所謂「有利」的做法。 或許應這麼修改蘇格拉底的話,變成一種維根斯坦式的想法: 我們之所以會做錯事,是因為我們還沒能真的「相信」某個道理。 簡單說,這是一種「信」(belief),而不是一種「知」(cognition);我們得心悅誠服「相信」某種價值,才不會背棄它,單單「知道」並沒有用。 看台灣這種勝王敗寇的野蠻,以及自封山寨為王的自閉走向,覺得挺悲哀。過去仁人志士忙這麼一場,那些可歌可泣的美好往事,彷彿失去重量,變得飄渺,有時真要讓人懷疑起自己的記憶,真的曾經有「黨外」這麼一回事嗎? 歷史就像月經,類似的痛苦在一定時間內,總要來回這麼一趟。黑格爾有句話說:「歷史給我們的教訓就是:我們沒有從歷史中學到教訓。」這話也許是對的,因為「學」得教訓是一種學習,一種認知,而我們所需要的,恰恰是一種與認知無關的「信仰」,一種對基本價值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