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頁》
![]() 不要虛擬熱情陳真 2004. 2. 5.
我們常說政客「玩政治」,可是事實上,政客並沒有玩政治,人家可是拼了命,因為那涉及重大利益,不拼命行嗎?真正「玩政治」的也許是我們自己。 例子之一就是泛紫聯盟。之前再三表示將推出候選人,很多人聽了一定大感振奮。可沒想到,推出的卻是什麼「虛擬候選人」。換句話說,根本沒有要推出候選人。 虛擬到什麼程度呢?虛擬到連「候選人」的名字都有,一個叫「陳秀美」,一個叫「張志清」。泛紫更莫名其妙地說,這是「市井小民常見姓名,象徵小市民心聲」。可是,難道「陳水扁」這個名字還不夠「小市民」? 這種「虛擬競選」就像「網路同居」遊戲,雙方確有其人,同居方式卻是虛擬,先各自取個匿名,用電腦設計一個窩,然後就在窩裏「同居」,用滑鼠「談情說愛」,甚至雌雄莫辨,隔空性愛。這種「虛擬同居」,其實就是沒有同居,甚至連對方是誰是男是女是老是少也不知道。 電腦遊戲可以這樣玩,但政治如果這樣玩,卻很讓人挫折,憑空消耗熱情,讓人們對政治更感疏離,更冷漠,更不當一回事。 泛紫聯盟說,要用一些「有趣」的競選方式來「吸引年輕人」。可是,年輕人的心,理應充滿熱情和義憤,年輕就意味著「玩玩」嗎? 如果一時無法推出候選人就算了,何苦動轍搞虛擬、搞有趣?這種「後現代」調調,早從初期街頭運動就有了,動不動就是搞笑、搞一堆不痛不癢的街頭行動劇。 國外社運也常穿插行動劇,但那只是一種附帶形式,而不是活動本身。他們不是在玩,也不是在耍有趣,而是真的付出代價。比方說去年九月,英國民眾光是抗議一個為期一周的軍火貿易展,就至少有四百多個人被捕。英國這幾年興起的「收回軍事基地行動」,更是天天都在進行干擾,阻礙軍事基地日常作業,甚至搗毀飛彈設施,不斷有人被捕被打被關或失去工作。搞笑劇的背後全是血淚和青春。 這似乎是台英兩地公眾參與的一個基本差異。在英國,即便參加一個只有三、五人的小型抗爭或座談,也常讓我深受感動,但在台灣,越參加卻越空虛越失落,總有一種搞一搞、玩一玩的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