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頁》
![]() 十問林義雄第八,今年六月初,陳水扁藉著 SARS 事件中,中國官員惡形惡狀的嘴臉所激起的民氣,把核四公投和其它兩個「不用投也知道答案」的「公投」—加入 WHO 以及國會席次減半—和核四公投給掛勾,藉以進行政治行情炒作。面對外界質疑時,核四公投促進會對外說,我們不管這些政治炒作,我們只管核四公投。 如果是這樣,為什麼現在你們卻管起公投法來了?核四公投促進會什麼時候多了這項工作目標?更不可思議的是,除了公投法,甚至連立法院該從兩百多席減為 113 席或 150 席或 130 席,如此技術性且說不準的問題,也要管個徹底,堅持非 113 席不可,這難道不會太莫名其妙了一點嗎?難道促進會或林義雄以為自己是真理化身或人民的代言人? 第九,法案見解必然是有爭議的,它不會有個什麼「正確」答案。在我看來,國民黨對公投法的思考,不管在概念上或政治實務上,顯然都要比促進會高明周密得多。但是,促進會卻「公佈」了公投法的「五大錯誤」。林義雄今天(一月十日)甚至還以個人身份發表了一篇致連戰的公開信,要國民黨「迅速補正」這「五大錯誤」。好奇怪的措辭不是嗎?「迅速補正」!彷彿蔣介石在下條子。 可是,這是哪門子「錯誤」?他人意見與你們不同,為什麼就是一種「錯誤」?這種心態,不會太恐怖了一點嗎?歷史上,許多根本不必要的衝突,往往發生在當它只是一種「見解相異」時,其中一方卻視異己的想法為一種應該消滅的「錯誤」。 問題是,觀點上的差異只是意味著彼此見解「不一樣」,而不是「真理」與「錯誤」之爭;獨裁社會才會有那麼一大堆莫名其妙的「正確」思想;文明而理性的社會裏,一個觀點就是一個觀點,再好的觀點也僅僅是各種觀點之一,而不是真理,沒有所謂「正確」或「錯誤」。 根據促進會所「公佈」的公投法「五大錯誤」,其中之一就是國會發動權。但是,如果你們都能同意由國會來通過廢核決議,有什麼理由不能由國會提案,交付全民公投?這難道不是同一回事?為什麼這會是一種「錯誤」?甚至是一種不可饒恕、必須以死相逼的「錯誤」? 更不可思議的是,這個「五大錯誤」顯然含有嚴厲的道德指控。在我看來,這種指控不但荒謬,而且極其恐怖。它之所以恐怖是因為它出自一種「道德上的自以為是」,以為自己掌握了什麼真理。問題是,宗教世界或許有真理,但世俗的公共政策上恰恰沒有「真理」這回事,要不然,我們也根本不需要數人頭、不需要任何民主制度了。 第十,林先生不喜歡突顯個人,但是,林先生難道能否認,整個核四公投促進會幾乎就是因為林先生而存在?至少,在對外運作上,我只看到林先生這位超級強人的力量毫不掩飾的一再展現,而看不到促進會所最愛強調的什麼「人民的力量」。 可是,林先生如果真的相信甘地式的「沉默」,真的相信民主是一種眾人事業,而不是強人事業,那就應該少公開發言,少強出頭;更重要的是,少「替」人民思考什麼是真理,少用這種強人干政的方式憂國憂民。 當一個人舉手投足動見觀瞻時,他就不應該濫用這個影響力在任何公眾事務之決策上;因為人民自己會思考,不需要有人來告訴他什麼才是真理。更何況你們所爭所議根本不是真理與否的問題,而只是一些技術上的問題或觀點上的差異。 最後,我想說的是,不管是林義雄先生或核四公投促進會,長期以來,展現了驚人的道德意志。可是,人類歷史上或現實世界裏的許多悲劇,似乎教給了我一件事:許多時候,展現理性比展現意志更重要。悲劇恰恰不是來自軟弱,而是來自非理性的剛強。 與其展現可怕的意志,不如展現可敬的理性。畢竟,如年輕時的林義雄在書裏所強調,「政治是一種科學」,不是嗎?在一個文明社會裏,當觀點有異時,我們應努力比賽講理,而不是努力展現意志或實力;要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力壓人。 甘地說:「純粹的禁食,就像一種責任,它的回報就是它本身。」「禁食不該出於憤怒。」「眼睛是向外察看,禁食卻是向內心世界觀照。」因此,在甘地看來,禁食不該是一種義憤,更不是什麼「莊嚴、壯烈」的抗議,而是一種溫柔似水的反省;它不是要逼人就範,而是要「讓靈魂獲得釋放」。 核四公投促進會向來提倡甘地式非暴力,可是,這一波「莊嚴」的「誠信立國」禁食抗議活動,究竟是要抗議些什麼?反省些什麼?它真的在乎誠信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