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頁》
![]() 資訊不是八卦,教育也不是文宣陳真 2005. 5. 21.
就算賣東西也不全是你的自由,因為你的行為會影響別人,所以還是得「它律」。你要賣水餃或賣碗粿是你的自由,但你必須符合一定的衛生規範。這不是你個人愛吃不吃的問題,不是你不吃就算了,而是他有義務遵守一定的規範或符合更好的道德原則。 所謂「市場自由」在此只是一種「打著紅旗反紅旗」的說法。某一家麵攤東西很難吃,我可以選擇不吃,因為我還有無數吃的選擇,但媒體如果很爛,我卻無法光只是選擇不看,因為媒體就那幾家。除了看或不看,我有權利要求改善內容。這要求並沒有侵犯誰的自由(包括你的關機自由和媒體的言論自由)。我就是不關機,而你依然「必須」給我一種符合文明規範的內容;你不能只顧市場,不能專門迎合某種低俗品味或根本不把諸普世原則當一回事。就好像教書,教學可以自主,你要怎麼教隨你,但你不能不教書,卻把教室當教堂,整天傳教;這已經不是你的自由了。 媒體也一樣,資訊不是八卦,你的工作是提供重要資訊,不是提供有趣八卦。也許「大多數人」(應該說大多數台灣人)喜歡八卦,但那不是媒體的主要功能。資訊就跟教育一樣,它有一套基本教材必須遵守;你不是給觀眾或學生他所「喜歡」看的,而是要讓他有機會知道一些他「應該」知道的。 如果大家都喜歡看 A片,難道我們就可以以「教學自主」的名義,從第一堂課到第八堂,天天在教室欣賞A片?台灣媒體之離譜,已經到了這樣一種匪夷所思的地步;它根本不是媒體,它只是一種A片,一種八卦製造中心,一種另類綜藝節目,一種僅供娛樂消遣發洩某種慾望的東西。這一切或許一時難以改變,但別說這是什麼自由。你沒有這種自由。 我們不是千里眼,也不是順風耳,世界這麼大,一個人除了看見方圓數十公尺,根本看不見世界。於是他只能看書看電視,藉著這些原料,形塑他對世界的理解,什麼「我自己會關機,不用你雞婆」,這種說法挺怪異不是嗎?何止要他自律,更應它律。 沒錯,我講的正是言論自由。自由是可貴的,但沒有規範,自由也難以存在。我們若真心渴望自由,就必須嚴肅面對規範和普世原則,把它當一回事。 坎城開幕時,我跑去湊熱鬧,當了四天狗仔隊。回來時,在法國尼斯(Nice)機場免稅商店,遠遠看到一整排香煙,上面寫著一堆觸目驚心的斗大警告字眼:「抽煙會死人」、「吸煙的人會早死」、「抽煙嚴重傷害你和你周圍的人的健康」等等。(如圖。點圖可放大。) 這在台灣行嗎?記得以前有識之士光是推動把「抽煙過量有害健康」這樣一句不痛不癢的警告標語置於香煙包裝盒上,就不知道遇到香煙公司多少反彈。抽煙就是有害,沒有什麼過不過量的問題。但你看,同樣一些香煙公司,在法國,在德國,他就得被迫用斗大的強烈字眼,強烈提醒消費者,在台灣行嗎?是法國比較沒有自由?當然不是。是我們太沒有自由;我們被各種「市場」和「文宣」給吃定,活在一種「不良教育」裏。 在坎城會場草地上,我還看到這樣一個香煙盒,上面用德文寫著:「抽煙加速皮膚老化」,警語幾乎佔了香煙盒的一半。(如圖。點圖可放大)但台灣卻把抽煙警語寫得小小的,甚至寫在一些幾乎看不到的地方。 台灣媒體,特別是電視,我看已經瘋狂到極點,不可能更爛了。我每天看 BBC,也看鳳凰衛視,相對來講,不管是內容豐富程度或中肯和深入,鳳凰的新聞品質要比西方各主要媒體好很多。西方媒體幾乎無視於西方世界以外的國家和文化的存在,但他們不管在新聞處理上再怎麼偏頗狹隘或歪曲,也不至於爛到像台灣這樣,簡直就是胡鬧,毫無營養可言。我看隨便找個三姑六婆八卦男人去搞新聞,一樣可以勝任愉快。 觀眾品味自然反映了媒體所提供的資訊內容,但品味不會只有一種。台灣主流男女品味低俗,消費性格強,愛死八卦,喜歡看到別人倒霉,但八卦畢竟不是資訊主體,更不是世界的一切。 世界之大,也不光是台灣這樣一個小島再加上一個美國爸爸。當別人的新聞媒體深入世界各地,我們每天打開電視,卻永遠只是一些雞毛蒜皮的日常生活小事或國內政客名人無聊的一言一行大放送,彷彿世界繞著他們轉,實在很莫名其妙。每天扁連宋,每天愛台賣台,每天這個八卦那個八卦,都不會覺得膩嗎? 心靈雖然看不見,但人的心智就跟肉體一樣,需要各種養份。如果每天吃進一堆垃圾,吃進一堆帶有各種毒素的東西(包括各種歧視和狹隘的單一價值觀),你想,這群人會長成什麼模樣?台灣人頭腦僵化,價值單一,充滿歧視,對人不尊重,甚至根本不把人當人,種種性格上的低能反智和惡形惡狀,其來有自。 這次在坎城遇到幾個台灣年輕女孩,一見是同胞,立刻熱絡起來。但講沒兩句話,我馬上又啞口無言。那些女生抱怨說,西方人沒看清楚她們是台灣人,所以對她們態度很不好,以為她們是大陸來的。我一時聽不懂這是什麼怪話,她們看我一副土包子傻樣,熱切地為我解釋。她們說,因為西方人很瞧不起大陸人;所以幾次對她們很不友善,不知道她們其實是台灣來的。 但我在國外這麼久,倒從沒聽說有這樣的事:西方人會捧台灣人?但卻鄙視大陸人?有這樣的事?這幾位女生顯然沒見過世面,大概是「愛台灣」的廣告或政見會聽太多了。記得看過一次民進黨的電視廣告,廣告中,有位法國女店員,對各個國家的顧客都愛理不理,但一聽是台灣來的,立刻眉開眼笑,用台語熱情招呼說:「人客來坐喔。」 這根本不是事實,純粹自欺欺人。歐洲普遍有種族歧視的心態,但這些種族主義者歧視的是你的膚色,哪還管你從哪個省份或國家來。我也從未聽說什麼台灣人飽受歡迎、大陸人就四處被西方人看不起這種怪事。 那幾個台灣女生講得義憤填膺,把自己被歧視的原因歸罪於「被誤認為是大陸來的」。我聽了,繼續低頭吃便當,不發一語,不想做無謂爭辯,畢竟你不太可能讓一些被洗腦或帶有強烈偏見的人經由三言兩語改變看法。 |